中国卒中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学会风采

中国卒中学会会长王拥军教授参加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世界卒中日专题访谈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30日 来源:中国卒中学会

10月29日,第19个世界卒中日,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卒中日专题访谈在京举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评论员、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项目健康知识宣传员白岩松与中国卒中学会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孔灵芝,就卒中的预防、高危人群特点、尽早发现卒中迹象、突发卒中急救,以及卒中的治疗和康复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向公众提出了最希望提醒的建议,倡导公众正确认识卒中,积极行动防范卒中带来的危害。

 

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我国六成以上是缺血性卒中。卒中是中国居民首位死亡原因,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及经济负担高等“五高”特点。

 

世界卒中日科普访谈现场

左起:白岩松、王拥军、孔灵芝

 

卒中预防:高危人群画像

王拥军教授在访谈中细致地描绘了卒中高危人群的画像。他指出,卒中的高危人群可以定义为具有一个或以上危险因素的个体。这些危险因素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遗传因素,包括家族卒中病史和40-50个与卒中相关的单基因遗传病;二是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心脏病(尤其是房颤)等;三是行为危险因素,包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过量饮酒、吸烟、缺乏运动、焦虑和失眠等。王拥军教授还特别提醒,即使有遗传倾向,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和疾病管理,也可有效降低卒中风险。

今年世界卒中日的中国主题是“体医融合,战胜卒中”。王拥军教授表示,快速散步或间歇性有氧运动是目前科学研究证实对预防卒中有显著效果的运动方式。适量运动还有助于控制体重、减少卒中风险。

白岩松、王拥军、孔灵芝共同提示公众,卒中可预防、可治疗、可康复,通过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做好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卒中危害。

 

卒中预警:不要忽视卒中前的救命信号

王拥军教授提醒公众,中风在真正发作之前,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会有预警症状,抓住“最后一次机会”至关重要。预警信号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包括出现一过性的一侧肢体麻木、视物模糊或重影、言语不利;同时部分人会发生眩晕,出现天旋地转、恶心呕吐、剧烈头疼等症状。

“120”原则是简单易记的卒中预警识别方法:“1”是照镜子观察面部是否对称,“2”是平举双臂看是否有一侧无力,“0”则是“聆听”,询问复杂句子是否能够理解。王拥军教授表示,有卒中风险的人平时多照镜子、多微笑,既能改善心情,还有可能发现卒中的早期迹象,尽早采取救治措施。

白岩松与王拥军共同提示公众,当公众出现以上任一卒中预警信号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在黄金救援时间内寻求医疗救助。

 

卒中救治:脑细胞不可再生,救治越早越好

王拥军教授指出,“时间就是大脑”。卒中救援每错过一分钟,脑细胞至少多死亡10万个。脑细胞不可再生,脑细胞死亡越多,未来残疾风险越高。

王拥军教授表示,卒中的黄金救援时间通常是发病后的4.5小时(270分钟),如果在这个时间窗内得到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避免残疾。

王拥军教授特别提醒公众,卒中后在家庭环境中等待时,应避免任何可能加重病情的错误处理方式,如拖拽患者或给予药物和水。正确的做法是让患者保持正确姿势,并第一时间寻求专业的医疗救援。

在卒中治疗方面,王拥军教授指出,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国内卒中的治疗水平和药物研发已有显著跃升。以前中国百分之百依靠进口溶栓药物,近年来我国已逐步成为全球溶栓药产量最大的国家,掌控着全世界60%的溶栓药。王拥军教授提出,在药物研发方面中国也位居世界前列,以“脑细胞保护药物”依达拉奉右莰醇为例,该药物还将有舌下含片,如同心脏病人用的硝酸甘油一样,卒中患者发病后及时使用能给医生更充分的救治空间,降低脑细胞死亡率。

 

卒中康复:尽早开始康复治疗,防止复发

康复是卒中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肢体、语言和心理康复。王拥军教授指出卒中康复有三个窗口期:住院期间的超急性期、发病后的三个月内,以及三个月到半年的时期。他提出越早开始康复,效果越好。预防卒中复发也是治疗的一部分。王拥军教授指出,卒中后复发的风险因素包括未能有效控制危险因素和未能按时服用二级预防药物。通过规范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可以显著降低卒中的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