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卒中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地方动态(首页)

上海卒中学会科普进校园:小手拉大手,卒中绕道走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5日 来源:中国卒中学会

苗苗(化名)今天收到了一项特殊的作业:要把今天活动课上拿到的小册子交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小册子上印着“体医融合,战胜卒中”的字样。她对着爷爷奶奶一脸正经地说:“你们可得好好看看这个小册子,得了‘卒中’可不得了呢!”稚嫩的脸庞满是担忧和关心。原来,今天是上海卒中学会联手西南位育中学开展“小手拉大手”,走进校园科普活动的日子。

 

2024年11月22日傍晚,苗苗和同学们一起排队进入阶梯教师,今天的活动课内容跟以往不同,老师说是请了医生阿姨和医生叔叔来给大家讲“卒中”。什么是“卒中”呢?苗苗可一点都没概念。

 

朱晓蓓老师(西南位育中学东校区副主任)首先上台,请大家先安静下来,并介绍了今天的主讲人是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的谢亚男医生和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李鑫医生。

 

 谢医生首先跟同学们介绍了大脑,她分别介绍了脑子各个部位对应的功能,并告诉大家大脑分管身体有左右交叉和上下颠倒的特点。苗苗第一次知道,原来我们左边的大脑管着我们右边的身体。接着,谢医生又介绍了大脑的血供,她将大脑比喻成稻田,而血管就是水渠。如果水渠堵了或者发大水了,禾苗就会枯死或者涝死;同样地,脑血管如果堵塞或者破裂,大脑就会受到损伤,导致身体残疾甚至是死亡,这种疾病就叫做脑卒中。谢医生又讲了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脑卒中实在是太可怕了”,苗苗想。接着,谢医生讲述了脑卒中的发病高危因素,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糟糕,这些危险因素爷爷好像都有,他会不会得脑卒中呀?这要怎么办呀?苗苗有点担心。

 

接下来李医生的讲解让苗苗安心不少。李医生首先从杜甫的诗词引入,他从杜甫留下的诗词中推断出杜甫晚年也罹患了脑卒中。他说,虽然脑卒中非常可怕,但是可防可治。世界卒中组织将每年的10月29日设立为“世界卒中日”,希望大家能认识这个疾病,并积极地预防它。如何预防呢?李医生讲道调节饮食、调节情志、调节作息、积极运动非常重要。尤其是运动,可以减少很多脑卒中高危因素的发病率,有益身心健康,希望同学们能从小做起,积极体育锻炼,并将这种信息传递给家里的人。

 

最后,上海卒中学会的洪海波老师上台给大家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他拿着苗苗刚进教室时就拿到的小册子对同学们说,册子的第一页有识别脑卒中的口诀:BEFAST,请同学们记住,如果遇到家人、朋友、路人,或者任何人,出现了难平衡(B)、眼发花(E)、口歪斜(F)、手难抬(A)、说不清(S)的情况,一定要第一时间(T)拨打120急救电话,这个小册子和这个知识点请同学们带回家,带给自己的亲人们。

 

苗苗最喜欢爷爷做的红烧肉了,亲爱的爷爷可千万不能得脑卒中。苗苗小心翼翼地把小册子放进书包,她今天一定会完成这份特殊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