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卒中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学术资讯(首页)

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无效再通” 重庆两项研究成果在全球医学顶刊发表

发布时间:2025年1月15日 来源:中国卒中学会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李珩

1月14日,重医附二院神经内科团队联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研究团队,在全球医学顶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同期发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动脉内使用尿激酶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POST - UK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大动脉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动脉内使用替奈普酶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POST - TNK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两篇论文。据悉,这两项研究是当前全球最早完成的、最大样本量聚焦“后桥接治疗”的III期多中心临床试验,有望为国家及国际指南的更新提供新的有力证据。

据了解,急性脑梗死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致死致残性疾病,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是当前救治该病的主要手段。有数据显示,高达90%的血管再通患者,其良好预后比例不足50%,这一临床现象被业内称为“无效再通。

为破解这一困境,重医附二院神经内科陈阳美团队牵头,协同全国69家医院开展了当前全球最早完成、最大样本量(后桥接治疗方向)的III期多中心临床试验,即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成功再通后桥接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的多中心、随机、开放临床试验(POST-UK)及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成功再通后桥接替奈普酶动脉溶栓治疗的多中心、随机、开放临床试验(POST-TNK),探索减少无效再通的新方法。

据介绍,两项研究均聚焦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后桥接动脉溶栓治疗新策略,以消除远端微小血栓、改善微循环为切入点,系统性探索了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在实现血管再通后桥接动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为干预、治疗“无效再通”迈出了关键一步。

这一新疗法可使约每20位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多1位患者免于残疾,正常回归社会。

据悉,论文的第一单位为重医附二院神经内科。2024年10月25日,陈阳美代表研究团队在世界卒中大会(WSC)上作为重大科学事件发布。